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18953348812

您的位置: leyu乐鱼体育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leyu乐鱼华电重工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10-1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五金物料输送系统工程适用于有大宗散货装卸、储存、输送需求的行业,涉及工程设计服务、机械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系统化集成高端研发设计服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该行业兼具工程设计服务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的诸多基本特征,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下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具有周期性特点,不过因下业众多,其周期性不利影响相对较小。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行业与电力、港口、煤炭、冶金、化工、建材、采矿等下业密切相关。2018年以来,物料输送系统工程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节能环保转型升级,为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双碳”目标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紧迫要求,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面临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物料输送系统及智能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港口机械为例,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对港口码头装卸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智能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已发展到人工远程操控的半自动化阶段,逐步向全自动化迈进,针对港口行业需求,公司已研发出环保、高效的新型岸桥等智慧港机产品,取得授权专利11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新型岸桥正在推进首台套项目示范。

  在物料输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的管状带式输送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环保圆形料场都是市场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依托科技创新和应用,公司始终保持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同时具备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核心装备制造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在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多个行业具有众多良好的项目总承包业绩,业务体系完整、一体化程度高,在物料输送行业表现出领先的整体服务实力。

  除本公司外,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行业主要还有三类参与者:第一类为设计院,如电力、钢铁、冶金、港口等行业的各类专业设计院,该类参与者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第二类为设备制造商,该类参与者根据设计和合同标准进行各部件设备生产并组装,主要作为物料输送系统设备提供商;第三类为建设施工企业,主要提供物料输送系统的建设施工安装服务。一般而言,同时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大型项目管理能力、关键设备供应能力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除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三大主机以外的电站配套设备均为辅机,这些设备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具有可靠性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等特点。公司的热能工程业务为电站提供四大管道系统、空冷系统两类辅机系统以及电厂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服务。电站四大管道系统行业、电站空冷系统行业、电厂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行业的发展受火电增量投资及存量改造的规模和增长幅度影响较大,而电厂增量投资和存量改造规模又与国家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热能工程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基本一致。

  四大管道在国内火电厂的大规模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2021年以来,受到风、光、火、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兴起,百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煤电调峰机组建设有所增加。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新增2,602万千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火电投资392亿元。

  电站四大管道行业内竞争分为三类:第一类参与者为国有专业管道公司,包括本公司及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经营历史悠久、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并且专注于本行业业务;第二类参与者为逐步进入本行业并取得一定业绩的非国有企业;第三类参与者为普通管道生产企业,这些公司具备一定的四大管道加工能力。

  本公司掌握了四大管道系统的设计、工厂化配制的全套工艺流程和超超临界机组管道用钢焊接技术等核心技术,打造了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四大管道领域的品牌优势,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公司管道业绩领先于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在质量方面得到业内普遍认可,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电站空冷技术是为解决“富煤缺水”地区建设火电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汽轮机乏汽冷却技术,其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国内最大的空冷机组单机容量已达到1,000MW级。我国投产使用的电站空冷系统占全球总量的60%。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站空冷系统市场。受“双碳”政策影响,煤电电源建设有所减少,空冷行业受到冲击。

  本公司同时具备系统总包、系统设计、核心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先后为多个电厂提供了空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国投哈密2×660MW超临界机组、新疆天河2×330MW机组、神华准东2×660MW超临界机组、华能西宁2×350MW机组、新疆天富2×660MW机组等空冷岛项目,已成长为空冷系统行业有力的竞争者。

  煤电是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正逐步转变为在提供电力、电量的同时,具备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性、调节性电源。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及《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发改运行〔2021〕1519号),推动能源行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2022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559号),明确给燃煤发电机组、燃煤供热锅炉等划定各类指标基准线;新疆、内蒙等各地发改委也陆续推出了电厂灵活性改造政策。未来,电厂综合能效提升、灵活性改造及储能业务前景广阔,公司将重点加强能效提升、灵活性项目和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迅速占领制高点,培养专业团队,打造华电集团火电机组能效提升专业服务平台,实现项目的可复制、可推广,便于华电集团以最少的投资、最快的速度完成机组综合能效提升目标,助力实现华电集团2025碳达峰目标。

  公司的钢结构业务主要为电力、港口、码头、矿山、石化等工业企业提供承受大载荷的钢结构产品及工程总承包服务,按照服务领域划分,属于重型钢结构行业。本公司钢结构业务发展历史早,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并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在钢结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重型钢结构领域得到了客户广泛认可。

  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领域,公司率先将超大跨度预应力管桁架结构引入电厂煤场封闭改造治理行业,建成当时国内最大单跨(197米)封闭料场,目前以总包方式建成同类料场封闭项目70余个,实现五大发电集团全部覆盖,行业内业绩领先。报告期内,公司重点跟踪了华电轮台项目、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煤场干煤棚项目、华电襄阳、奉节、土右等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国信滨海煤场封闭建设项目、长安益阳电厂煤场封闭项目等。

  在钢结构冷却塔领域,国家积极倡导用钢结构建筑代替混凝土建筑,这为公司钢结构冷却塔业务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公司建成的华电土右电厂钢结构冷却塔是国内第一座钢结构冷却塔,获得了业界的好评,后续又建成新疆哈密电厂钢结构冷却塔等项目,奠定了钢结构冷却塔业务在国内的市场地位。

  在钢板库领域,近年来,因国家对环保要求力度加大,多地环保部门不允许电厂设置永久性灰场,故电厂无法将大量的固体排放物做永久堆放处理,必须建设配套的环保项目将固体废弃物及时处理,公司以此为契机,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重点跟踪了华电句容、龙口等钢板灰库项目。

  在风电塔架领域,生产企业逐年增多,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大功率的陆上大型风电机组投入规模化生产运行,其零部件的质量以及运行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只有具有先进技术、规模化生产实力,能够制造出高质量、高规格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了华电新疆木垒储能60万千瓦风电项目、华电青海茫崖冷湖50万千瓦风电工程、大唐内蒙清水河、陕西志丹100MW等风电场工程配套风电塔筒合同。

  在电站钢结构领域,重型钢结构业务涉及众多特殊结构部件和超大型结构部件的制造,相关工程关系到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对设计、制造工艺、项目管理等能力的要求较高。经过长期市场竞争,形成少数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报告期内,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了青海桥头铝电、新疆胡杨河等煤电项目锅炉钢结构、安徽板集电厂锅炉钢结构、联盛浆纸3#锅炉钢结构项目等合同。

  在光伏领域,在国家政策支持及产业规模扩大的驱动下,光伏技术得到快速迭代与升级,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超过90%,甚至低于常规能源,实现了平价上网。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诸多优势,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光伏新建装机需求增长较快,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之一。公司光伏业务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以西北五省新能源基地为市场拓展重点,逐步辐射全国。报告期内,公司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方案建设天津华电科创基地6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加速工厂低碳转型,通过综合智慧能源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降本提效,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了国华仙桃市郭河镇二期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合同。

  海上风电是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我国沿海各省都十分重视,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均进行了海上风电资源规划,且多个省份规划开发规模超千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6吉瓦,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30.51吉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尽管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平价”开发阶段,海上风电仍是达成“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各省也在积极探索“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之路。我国海上风电在经过了“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呈现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水到深水、由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集中开发以及大容量机组普遍应用的发展趋势。2022年是取消中央财政补贴后海上风电“平价时代”的元年,为实现平价,很多的建设模式和招标模式都在摸索中进行,经过一年的过度期和调整期,“电价平价化”“开发规模化”“风机大型化”“离岸远海化”“输电直流化”已成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

  受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影响,国内海上风电在“十三五”末期迎来了抢装期。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3060”目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总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多个省份相继公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海上风电仍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前景较为广阔。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和CWE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9.1GW,其中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新增5.16GW。

  海上风电建设投资大、风险高,业主非常重视参建单位的综合实力,市场门槛要求较高。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参与多个项目的建设实践,目前储备了一支与海上风电业务发展匹配的员工队伍,拥有先进的专用于海上风电施工的船机等设备资源,充分利用子公司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塔筒等装备制造优势和临港出运的便利条件,形成了从设计,装备制造,到安装施工及运维的完整服务范围。目前,海上风电业务已成为公司极为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在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绩,工程建设能力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近年来,公司同国内外多家优秀单位进行合作,有效整合设计、制造及施工等相关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先后签订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技改项目、福海测风塔项目、国家电投(滨海北H1、滨海北H2、大丰H3、滨海南H3)、广东揭阳、山东半岛南3号、华电玉环1号、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工程、华电大丰H8测风塔、三峡新能源广东阳江、华电福建海坛海峡、华能射阳大丰H1、国能大丰H5、中广核后湖、广东大唐南澳、华能苍南4号、越南金瓯、中广核甲子二、龙源射阳等一系列海上风电工程。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参建海上风电项目30余个,项目装机容量406万千瓦,其中以施工总承包模式承建的项目256万千瓦,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的项目20万千瓦;完成风电基础施工583套、风机安装605台、海上升压站安装7座、测风塔2座、敷设海底电缆1,000余公里。其中,中电投滨海北H1项目为国内首个以“四合一”总包模式招标的项目,工作范围包括桩基制造及运输、桩基施工、塔筒制造及运输、塔筒及风机设备吊装等内容,该项目荣获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也是国内风电领域(陆上、海上)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项目;唐山乐亭普提岛海上风电场300兆瓦示范工程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这些业绩和荣誉大大提升了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我国高污染行业(煤电、石油、化工等)已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过渡期和退化期。2015年后,煤电建设放缓,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将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这为环保行业中的噪声治理细分行业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噪声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多种降噪技术如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及隔振技术综合应用与降噪项目成为主导。当前的降噪产品和材料有各类结构消声器、吸声材料、阻尼材料、隔声门窗、隔声罩、声屏障等,虽然还不尽完善,但已经发挥了作用,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降噪设备和材料的性能质量提升。未来,噪声治理行业将向以下几个趋势发展:一是研发提高用于吸声、消声等专用材料的性能,以适应通风散热、防尘防爆、耐腐蚀等技术要求;二是提高噪声治理预测评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节省治理工程的费用;三是加强噪声源头控制技术研发工作,噪声源头治理技术具有噪声源头治理、系统解决、高效节能等特点,可降低建设投资,减少设备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国内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的生产、科研单位约有500家,主要包括北京绿创、四川正升、四川三元、哈尔滨城林等噪声治理公司。公司噪声治理业务在电力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燃气电厂噪声源头控制技术”及“燃气电厂低频消声技术”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独创的噪声治理与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厂房建筑结构一体化相结合的模式已在杭州半山公司去工业化改造项目上实施。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热值高、绿色低碳、存储方式和利用形式多样的二次能源,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和多元能源供给系统构建的重要载体。发展氢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双碳目标和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以及提升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氢能列入未来产业布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地位,推动氢能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的全方位格局,涵盖了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氢能也逐步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构建新型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随后安徽、宁夏、湖南等省份相继发布40余项政策促进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氢能业务的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结题,1500Nm3/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公司所属子公司重工机械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产业协同、清洁美丽”为目标,助推氢能智能制造产线落地,实现产业多能互补。

  本公司作为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集工程系统设计、工程总承包以及核心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致力于为客户在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噪声治理工程、氢能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细分领域中具有丰富工程总承包经验和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目前业务已拓展至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多个行业,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十余个国家。

  本公司的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以系统研发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以核心高端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研发制造为支撑,为电力、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行业提供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的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正在推进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无人化和系统智能化的研发和实施,借助多年物料输送系统设计和总包经验,提供后续智能化、无人化改造和运维保障服务。由于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公司逐步展开输煤系统综合治理及改造业务。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开拓直接面对海外业主的物料输送系统EPC项目。

  本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核心物料输送和装卸装备包括环保圆形料场堆取料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装卸船机、堆取料机、新型高效穿越式岸桥、排土机、翻车机、数字化料场管理机器人等,上述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圆形料场系统、电厂输煤系统、港口码头装卸运输系统等物料输送系统。本公司已取得机械行业(物料搬运及仓储)专业甲级、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起重机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港口装卸机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物料输送系统工程资质。

  物料输送工程主要以系统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项目管理为一体,提供智能化、环保型物料输送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备品备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主要从事环保型圆形料场系统、港口码头装卸系统、电厂输煤系统、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系统、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露天矿半连续开采系统等物料输送工程总承包业务。

  目前,公司成功实施了港口、电力、冶金、采矿、化工、煤炭以及建材等行业的多项物料输送系统EPC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该业务在国际市场也取得较大发展,业务遍及几内亚、印度、印尼、菲律宾、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该项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附属设备采购以及必要的建安施工分包。根据项目来源、标的金额的不同,将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规模采购、自有产品采购和方式采购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控制项目成本,同时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物料输送装备生产是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的核心环节之一。本公司根据业主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由曹妃甸重工、重工机械等子公司负责实施生产。首先由事业部根据项目需求编制产品需求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生产开始时间、交货时间等,并与设备制造技术协议或技术规范一并交给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然后由各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及技术协议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本公司一方面以EPC项目带动物料输送装备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造能力,以研制的高品质物料输送装备提高EPC项目整体质量,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公司的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

  本公司的热能工程业务专业从事管道工程、空冷系统研究、设计、供货、安装、调试和总承包服务,为在运行机组综合效能提升、节能降耗、灵活性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涉及火电、核电、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公司热能工程业务以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为核心,以加工厂为基础,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和解决方案。

  本公司具有电厂热力系统、管道系统、空冷系统的设计能力,可开展发电机组能效提升的技术经济性分析、管道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空冷岛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已取得GC1级、GCD级压力管道设计资格证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证书等热能工程资质。

  本公司开展电站四大管道系统业务不仅提供管材、管件采购、管材管件配管加工制造成套供货,而且还为业主提供管道系统优化设计咨询服务。公司承揽的成套系统供货项目,相关的工厂化加工配制业务由子公司河南华电予以实施。

  综合能效提升及灵活性改造业务依托自身多年在动力管道、空冷设计、热力系统设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火电机组运行中存在煤种适应性差、设备老化、可靠性低、能耗高、厂用电高等实际问题,开展综合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从系统参数提升、锅炉燃烧优化、锅炉烟风系统优化、汽轮机通流改造、冷端节能、熔盐储能系统开发等环节入手开展火电机组先进节能降耗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采取“系统诊断、方案制定、工程实施”模式,按照“一厂一策”思路,为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提供“菜单式、定制化”综合能效提升服务。

  热能工程业务采购的主要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自有产品采购、框架采购和委托招标采购等。

  本公司热能工程业务主要针对火力发电企业。公司以北京为中心,构建向全国辐射的销售网络,通过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对已履约客户进行定期回访等途径维护客户关系,目前已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电力(600886)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以及部分地方电力投资集团和信发、魏桥等大型民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是以高端钢结构的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业务范围涵盖钢结构的工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与安装、工程总承包服务,产品包括风电塔架、光伏支架、工业重型装备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及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可应用于煤场封闭)等,涉及电力、化工、冶金、矿山、民用建筑等领域,在电力等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还为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海洋工程等业务提供新型空间结构体系、钢结构栈桥、空冷钢结构、风电塔架、光伏支架等产品,是本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公司已取得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甲级、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书()、环境工程设计专项(物理污染防治工程)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等钢结构工程资质。

  公司高端钢结构工程业务电站钢结构、石化主装置钢结构、风电塔架、新型空间结构、空间钢结构、光伏支架产品为自有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原材料的采购,包括钢材、螺栓、油漆、焊材、配件等。采购模式为通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充分竞价确定供应商。空间钢结构EPC项目的安装施工标段,根据项目的情况采用委托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的方式,选择满足相应安装施工资质要求的承包单位进行分包。

  公司通过收集业主在公开媒体发布的工程信息、通过公司客户群和业务关系单位介绍信息等获取业务信息,并按客户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及报价,以获得客户订单。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重视客户维护,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海上风电工程系统方案提供商,自开展海上风电业务以来,与行业内众多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掌握了海上风电场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通过汲取欧洲20多年海上风电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并充分结合国内风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国情的、以单桩基础和分体式安装为典型技术路线的海上风电建设施工方案。

  本公司已取得电力行业工程设计(风力发电)乙级资质、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特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四级等,拥有从事海上风电工程EPC总承包的设计、施工资质和“华电1001”自升式海上作业平台等关键船机设备。

  公司一方面依托自有施工船机设备、临港生产制造基地、其他战略合作伙伴资源等各方面优势,带动海上风电业务施工总承包的销售,同时通过加强施工船机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严格把控生产制造质量,以提高施工总承包的整体质量,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公司的海上风电业务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另一方面依托华电集团内项目和国内外设计方面合作伙伴力量,积极筹备EPC模式的实施,已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广东揭阳海上风电项目。

  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配套施工船机或设备的租赁、必备损耗品的采购以及必要的制造分包等,其中原材料的采购一般归为本公司自有生产基地或制造分包厂家进行采购。根据不同采购标的、金额,公司海上风电业务的采购方式分为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招标采购等。为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公司继续加大规模采购范围,并收到较好成效。公司依据《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

  海上风电塔架及桩基础的生产是海上风电业务施工总承包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公司根据业主方提供的设计图纸,由公司自有生产基地负责实施生产,必要时进行分包。公司自有生产基地负责实施生产时,首先由事业部根据项目需求编制产品需求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生产开始时间、交货时间等,并与设备制造技术协议或技术规范一并交给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然后由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及技术协议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制造和组装完成的桩基础及风机塔架通过租赁的运输驳船运至项目施工现场,主要利用本公司自有的“华电1001号”、长期租赁的“振江号”两艘自升式风机安装平台、长期租赁的“华电中集01”半潜式起重船及合作伙伴的其他配套船机设备完成打桩和风机安装施工。

  工业噪声治理业务以噪声控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龙头,以电厂噪声控制系统设计为支撑,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发展,将公司打造成工业噪声控制领域领先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公司以燃气电厂噪声控制技术及降噪设备的研发为引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降噪技术和产品,开发完善具有华电重工特色的噪声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完成了余热锅炉噪声源头控制技术、管道蒸汽阀门噪声源头控制技术、高效环保机力通风冷却塔的三维多场耦合分析技术、塔群回流扰流空气动力场技术、噪声建筑结构一体化技术,在产品上完成了部分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可推广和应用到电厂噪声治理上,例如在杭州华电半山去工业化改造项目冷却塔改造、主厂房美化、全厂噪声治理等进行示范应用,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均处在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公司的噪声治理、建筑结构的系统集成优势,将噪声业务扩展至与噪声治理与环保型机力通风冷却塔、厂房建筑结构一体化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供噪声治理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在燃气、燃煤电厂噪声治理基础上,逐步开拓电网、轨道交通、石化等领域噪声治理市场。

  本公司已取得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物理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工程设计资质等工业噪声治理工程资质。

  以噪声控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龙头,以电厂噪声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为支撑,集成与噪声治理密切相关的钢结构主厂房、建筑结构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科学、经济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和高品质的产品,实施从现场测试、咨询、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产品设计及制造、安装、调试、验收一体化服务,致力于成为工业噪声控制领域国内领先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公司专业齐全,建筑、结构、噪声专业共同发展,噪声治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通过噪声治理业务发展建立建筑、结构、噪声一体式EPC模式。

  公司噪声治理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成型产品采购及施工分包。原辅材料包括吸音棉、阻尼、钢材、金属板材等,成型产品包括隔声门、隔声窗、消声器等。根据不同采购标的、金额,采购方式主要包括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招标采购等。建立了噪声治理产品采购数据库,可快速查询、比较各个供应商及各产品的近期价格水平;扩大合格供应商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噪声治理业务优质、稳健的产业链,优化设计,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效益。

  公司坚持服务于国家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发展需求,围绕氢能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巩固和加强自身核心产品与系统集成能力,准确把握氢能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高效利用为重点,以“产学研用”为路径,持续强化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努力打造绿氢制、储、用产业链条,依托能源大基地布局、增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产业链构建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并拓展“1+1+N”模式,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低碳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公司以事业部、技术研发中心为氢能业务开发与技术研究的主要承载主体,开展包括技术咨询、方案策划、场景开发、EPC总承包项目建设、装备制造、科研开发等工作。公司承担华电集团“揭榜挂帅”和“十大重点科技项目”任务,成功实施泸定水电解制氢项目,协助推动包头达茂旗、青海德令哈等项目落地,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跟踪,业务涉及市政交通、化工、冶金、分布式供能等多个用氢场景。

  氢能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附属设备采购以及必要的制造和设计分包。根据项目来源、标的金额的不同,将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规模采购、自有产品采购和方式采购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供方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项目成本,同时确保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氢能装备生产是氢能的核心环节之一。公司根据业主需求以及自身产业发展需要,由所属子公司负责氢能相关装备、核心材料的生产。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新能源项目氢能产业配套项目规划、核心装备配套供应、应用场景开发等多种方式为业主提供支持与服务。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装备制造上的特长,不断提高市场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范围,深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落地和技术成果转化。

  2023年上半年,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1-6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0,68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31,937亿元,同比增长6.4%。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8%、13.9%。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8%、14.2%;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1.6%、46.3%。

  在进出口方面,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01,01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588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29亿元,同比下降0.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8,159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5%,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积为21.55万亿元,同比增加4,754亿元;人民币各项增加1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2万亿元。总体来看,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

  在汇率方面,上半年,我国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没有偏离基本面,央行已经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从国际收支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从储备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超过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预计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将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长距离曲线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环保型圆形料场堆取料机、翻车机、排土机、四大管道、电站钢结构、风电塔筒、集装箱岸桥等由公司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原材料主要是钢材。因此上业主要针对钢铁行业进行分析。

  钢铁行业上游是黑色金属开采冶炼、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是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上游原料以铁矿石为主,下业中机械和房地产需求较大。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响钢铁产量,进而影响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5.36亿吨,同比增长1.3%;生产生铁4.52亿吨,同比增长2.7%;生产钢材6.77亿吨,同比增长4.4%。根据海关统计快讯数据,1-6月,累计进口钢材374.1万吨,同比减少35.2%;累计进口铁矿石57,613.5万吨,同比增长7.7%;累计出口钢材4,358.3万吨,同比增长31.3%。钢价呈现“N”型走势,一季度在宏观预期向好、基建开工项目增多以及地产销售回暖的驱动下,钢价有所上涨;二季度欧美部分银行暴雷,海外衰退预期增加,国内经济复苏放缓,钢铁供应处于高位,钢铁需求有所减弱,钢价进入下行通道,5月底方才企稳,进入6月,在政策刺激预期,以及钢材库存下降的驱动下,钢价呈现小幅反弹,价格中枢较一季度有所下移。

  公司主要为下业客户在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氢能等方面提供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业绩与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固定资产投资直接相关。公司下业包括电力、煤炭、港口、冶金、建材、采矿等,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下业景气度下降,公司传统业务向电力、港口、煤炭三大行业集中,同时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与开拓氢能、智慧港机等新兴业务。现就电力、煤炭、港口、氢能等行业分析如下:

  在电力消费方面,2023年1-6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第二产业用电量2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用电量7,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在电力生产方面,全国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火力发电能量为29,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水利发电量4,5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9%;风力发电量4,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核能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太阳能发电量1,3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在电力投资方面,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水电发电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10.6%;火电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13.0%;太阳能发电投资1,349亿元,同比增长113.6%;风力发电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34.3%;核电投资359亿元,同比增长56.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

  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既有能源属性,也有化工属性,其中电力行业是重要的下业,煤炭清洁利用是利润的主要增长点。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密切相关,下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煤炭企业利润的变化也会对其开工、增产能形成反作用,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的供给水平。

  2023年上半年,随着“双碳”战略推进,我国煤炭消费总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特别是保供以来,煤炭供给增速超过消费增速,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深度调整。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产量稳定增长,加上煤炭进口量持续增长,国内煤炭供应水平创历史新高,而国内煤炭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煤炭供需形势持续向宽松方向转变,各环节煤炭库存持续攀升,煤炭价格明显下行。在煤炭供应方面,我国原煤累计产量23.01亿吨,同比增长4.38%。进口量大幅增加,煤及褐煤累计进口量2.22亿吨,同比增长93.00%。

  港口主要服务于航运产业,航运对应的干散货(铁矿石、煤炭、粮食)、油料(成品油、原油)、集装箱运输(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家电、轻工)都由对应的港口设施完成装卸。供给方面,我国的港口群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沿海地区。需求方面,集装箱需求主要看全球市场,干散货与原油需求主要看我国市场。

  在港口规划方面,交通运输部于2023年3月份发布《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重点推进码头等级提升类、专业化改造及货类调整类、预留水工结构等级能力释放类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类4种类别项目。同时,鼓励港口企业更新改造集疏运系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堆场、中转仓储等配套设施,提高粮食等大宗商品中转接卸、集疏运能力;提升绿色工艺技术水平,优先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依法依规加快岸电、油气回收、封闭半封闭抑尘等设施建设或改造,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2023年1-6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81.89亿吨,同比增长8.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71亿吨,同比增长8.9%;集装箱吞吐量1.49亿TEU,同比增长4.8%。

  氢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既可以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等供电供暖;又可以为炼化、钢铁、化工、冶金等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的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还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对石油的依赖。

  在氢能支持政策方面,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应积极推动氢能应用试点示范,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多种路径和可推广的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与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等。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推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等。根据《中国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在快速发展模式(通过增加碳排放成本的方式降低碳排放)下,2050年氢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终端结构中的占比为7%;而在净零模式(在快速转型模式基础上提高社会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下,2050年氢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终端结构中的占比为将达到16%leyu乐鱼。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突破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电氢转换技术装备关键技术,加快氢储运/加注技术研发,开展大规模氢能制备和综合利用示范应用,为未来氢能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联合发布的《“双碳”目标下我国低碳清洁氢能进展与展望》,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03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约7,794万吨,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同时,绿氢占氢能比重也将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渗透率将在2030年达到15%,在2050年达到70%。在氢能需求量提升、绿氢渗透率提升的双重驱动因素下,绿氢有望迎来高速增长,作为绿氢制造端的电解槽市场也将率先受益。

  2023年上半年,国内高纯氢市场价格稳中下探,全国高纯氢均价由年初的3.03元/立方米跌至2.92元/立方米,跌幅3.63%,较去年同期下跌4.26%。近年来高纯氢大体呈震荡下跌之势,近期价格为2020年以来国内高纯氢均价的最低点,氢气价格关乎燃料电池汽车等行业的用氢成本,从产业角度讲,氢气价格下行符合氢能行业的布局规划,也印证了近年来各地氢能布局逐渐加码带来的增量供应。受以销定产策略及各地基本面状况的不同,各地区价格走势不尽相同,全国均价在震荡中下跌,但跌幅不大,距2020年最高点3.38元/立方米跌幅仅为3.61%。我国加氢站数量由2019年的62个升至2022年的245个,CAGR达+58.10%;加氢站供给能力由2019年的1.32万吨/年升至2022年的6.48万吨/年,CAGR达+70.01%。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末,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综合考虑历史销售状况,预计下半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明显高于上半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和上险量数据,前五个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超过1,500辆。车型方面,以货车、客车为主,分别销售完成973辆、545辆,乘用车完成545辆,商用车合计1,518辆,远超乘用车销售数量。在氢能材料方面,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国产质子交换膜市场占比超过23%,国产催化剂的市场规模扩张不断提速,2022年我国环保催化剂市场规模达到33.69亿美元,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持续推进,“十四五”之后,预计2029年我国环保催化剂市场规模将达到51.87亿美元,期间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6.46%。

  在新签合同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新签销售合同金额40.71亿元,同比增加32.74%。在实现收入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3.64亿元,同比减少30.57%。其中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减少57.44%;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同比减少26.80%;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减少9.14%;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减少51.04%;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

  一是顺应新能源产业趋势,加速推动绿色低碳业务发展。陆上、海上风电业务齐头并进,多措并举开拓市场,积极筹划海上风电运维业务,大力拓展光伏业务,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

  二是紧抓煤电建设新机遇,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业务。围绕大基地建设,抢抓煤电新一轮建设机遇,大力拓展公司电厂四大管道等业务,持续提升公司在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机组管道预制市场的优势。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对公司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资源投入,注重产研结合,进一步优化公司研发考核体系,加大力度开展战略性新兴业务的科技研发工作。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和激励,通过设立设计优化奖项、设计优化科技开发流程等有效举措,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尊重科技人才的文化氛围,加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华电集团和华电科工海外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大力度拓展海外业务,深化落实“两服两带”,深度整合内部各层面国际业务资源,安排营销人员常驻重点国家,以“品牌营销+技术营销”方式开展营销,构建立体营销体系。

  五是推动产融驱动,以上市公司平台为依托,以做大做强为原则,围绕产业链及价值链关键环节,寻求并购整合,推动业务快速发展,打造“产融”重工。

  六是推动管理创新,围绕业务发展坚持管理的持续改善,基于国企改革政策和方向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根据战略发展开展组织模式创新leyu乐鱼,实现组织的战略匹配与升级。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锚定全年目标,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狠抓安全质量管理,防范化解重大经营风险,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新签销售合同40.7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

  公司紧抓新一轮火电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机遇,以大客户营销为主线,紧盯重点项目,不断优化投标策略,做实做细投标策划,新签合同同比增长32.74%。报告期内,物料输送业务创新营销模式,以EPC+运维的方式推动项目落地;热能工程业务抢抓煤电建设机遇,签订江苏国信(002608)滨海港、国家能源博兴六大管道项目等项目;高端钢结构业务大力推进柔性光伏支架EPC业务在重庆、广东落地,将噪声治理业务成功延伸至石化行业,多措并举开拓风电塔筒业务新签合同超过11亿元;海上风电业务成功签订龙源海南海上风电升压站项目,实现海南区域市场突破;氢能业务积极跟踪重点项目,中标集团内离网风电制氢项目,签订集团外首台电解水制氢系统项目;海外业务以“品牌营销+技术营销”方式,积极跟踪印尼、以色列等国别重点物料输送系统项目。

  公司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工程项目、制造企业安全隐患整治,加强重点问题督办,安全环保形势保持平稳。试点智慧工地建设,建立“智慧+安全”管控系统,实现项目生态信息化、工程施工可视化、安全教育智能化。开展复工复产、春季大检查、隐患“回头看”、安全生产月等监督检查,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堵住安全环保“漏洞”。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安全环保专题培训及考试取证,400余人取得住建系统安全A/B/C证书。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评价机制,开展自查评和监督查评,推动安全责任制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曹妃甸重工、重工机械、武汉华电、河南华电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进环保升级改造,曹妃甸重工完成VOCs治理设施改造,河南华电获得河南省环保绩效B级,前述四家子公司全部实现六个百分百要求。

  公司以建设品质工程为目标,以精益管理为抓手,聚焦重点项目,加大督导力度,一批关键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完成节点目标,项目履约能力、创效能力持续提升。曹煤三期项目顺利完成条形仓交工验收,云南大为项目实现重载储煤,四川卡基娃水电站项目完成光伏支架供货,新疆八钢料场、华电卓资、揭阳神泉、越南中鼎、东灶港等项目按期完成节点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海坛海峡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华电军粮城、唐山乐亭项目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华电哈密钢冷塔项目获评中国钢结构金奖,8项成果获得电力行业QC小组成果奖,4个海上风电项目部在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奖励激励机制,以管理提升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报告期内,公司多个试点项目、科技成果、应用工程项目完成奖励兑现;顺利完成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和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升二级工作,稳步推进化工资质、新能源发电资质的申办;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顶层建设,加强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隐患排查,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升;修订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手册,健全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业务全过程管控。公司在国资委2022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中获得优秀,被国资委授予“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共铸诚信企业”“2022年度电力行业最美职工之家”等称号,入选丰台发展伙伴名单。

  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推进“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1+4+N”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组建“重力储能”和“水能高效利用”两个种子项目孵化团队。参与建设的海上风电工程与运行技术(中心)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第一批“争先”创新平台。完成散装物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4个完工项目顺利接入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的燃煤岛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实现工程示范应用。在曹妃甸重工设立的氢能实验中心落地应用,完成首次制氢试验。达茂旗项目顺利完成11台碱性电解槽的生产制作。荣获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2022年度中国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06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3项,新增国际专利1项,实现了公司国际专利零的突破。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企业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凝聚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实施“四力四推”党建工程,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红色教育培训,汲取奋进力量;深化党建联建共建,加强党员岗区队建设;推进“创新奋进、奋勇争先”文化建设,举办形势任务教育主题党课;制定三清企业创建方案,开展“重工清韵”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强化监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销售合同40.71亿元,同比增加32.74%,另外,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17.7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4亿元,同比减少30.57%;实现利润总额0.63亿元,同比减少53.13%;实现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41.94%。从具体业务来看,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减少57.44%;热能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同比减少26.80%;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减少9.14%;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减少51.04%;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

  为贯彻落实习总提出的“四个、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完成习总提出的“3060”目标,各能源企业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燃煤机组作为各大电力集团的发电主力,在提高煤种适应性、改造老旧设备、提升可靠性、降低能耗和厂用电等方面有较大需求。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先进节能降耗技术、灵活性改造和智慧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逐步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助力燃煤机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研究目标:掌握火电机组系统诊断技术,具备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工程实施的能力,通过现有火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项目的落地实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机组综合能效提升技术、产品和装备等核心能力,使机组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并进行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火电机组系统优化、设备升级、智能控制等方面展开节能降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热力系统优化、升参数改造、汽轮机高效通流改造、机炉耦合优化等技术研究来提升机组能效水平,实现能量深度回收,能源梯级利用,通过冷端核心技术开发,解决机组运行背压偏高、电耗过大等问题。

  研究目标:为应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提升的现状,选定改造需求迫切,预期收益较好的电厂进行灵活性改造,使其在日常生产运行中具备宽负荷运行及深度调峰的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研究内容:通过课题研发、外部技术引入等方式对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冷/热风加热、低负荷给水加热、宽负荷脱硝等专项技术,对热水罐储能、火电机组熔融盐储能深度调峰技术开发及多热源耦合技术进行研究推广,增强机组宽负荷运行及深度调峰;实现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的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火电机组运行中面临的煤种多变、厂用电率居高不下、老旧机组故障风险偏高等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火电产业智能升级,加快数字化智慧电厂建设,选定示范电厂进行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结合自身在锅炉燃烧、电厂冷端的技术能力,构建物理模型及算法开发,依托大数据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燃烧优化、智慧冷端、设备劣化预警等电厂机器服务系统,将开发吹灰优化、再热蒸汽温度优化、辅机节能优化等分系统以模块化的形式纳入整体智能服务系统,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智慧运行。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出台《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发展氢能首次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氢能在构建新型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2022年,安徽、宁夏、湖南等省份相继发布40余项相关政策,促进当地氢能产业的发展,国内传统大型能源企业不断加大在氢能领域的投入力度,氢能产业链日趋完整、商业化运作逐步成熟,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模式下,我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

  公司自2020年筹划发展氢能产业,发展目标是以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安全、低碳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价值,以系统设计与工程总包为龙头,以核心高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为支撑,以满足多样化的能源服务需求为导向,定位于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用氢等技术开发、装备制造、工程总包及项目投资、运营为一体的能源服务商。公司强化技术资源统筹,承担了多项重点科技项目,牵头申报的北京市氢能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获得北京市经信局批复,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研究相关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验收,投资并控股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快速获得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等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拓展相关产品在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上的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氢能业务的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完成结题,1500Nm3/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为客户提供以氢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带动可再生能源资源布局的思路、新能源基地规划或技术方案,协助获取可再生能源项目资源;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科技研发和项目攻关;根据氢能业务的推广与氢能下游应用市场开发情况,开展包括掺氢燃机应用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等方面的集成技术研究。

  2021年,为抢抓市场机遇,更快地推动首创新型港口装备技术的成果转化,公司与唐山港(601000)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澳傅旭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蓝海起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港口先进装备的研发、设计、孵化、推广,致力于成为高效、节能、智慧型港口高端装备及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方案提供商。华电蓝科拟以公司首创研发的一系列新型港口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为业务发展基础,以港口装卸高效化、智能化、节能化为研究目标,聚焦与突破制约港口装卸效率及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难题,通过充分发挥股东各方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推进高效智能港口机械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科技成果落地及产业化推广。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穿越式岸桥首台套示范项目,已完成制造、发运和安装工作,正在进行现场调试。

  公司成立垂直矩阵式重力块储能技术研发攻关小组,申报华电科工重点课题《垂直矩阵式重力块储能系统的技术攻关和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并与华北电力大学、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国电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所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重力储能技术研究。

  公司利用现有技术、工程承包和制造优势,正在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将重力储能系统引入新能源基地建设中。

  华电重工作为华电集团科工业务板块平台,承接了部分华电集团所控制电力企业的输煤系统、电站四大管道系统等辅机系统以及海上风电、光伏等工程项目,导致报告期内来自华电集团及其控制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中来自华电集团及其控股企业的收入金额为111,611.5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01%。另外,本公司持续将业务领域拓展至港口、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建材及采矿等行业,并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承揽大型集团的工程项目,并与其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本公司报告期内来自相关大型集团的收入占比较高。按照受同一集团控制的客户合并计算,2023年1-6月,本公司前五大集团客户的收入金额为149,995.6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18%。

  该等大型集团客户仍然是本公司的主要客户,本公司也需要持续保持与该等大型集团客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在未来的经营中,若包括华电集团在内的大型集团客户降低对本公司的业务需求,而本公司又不能及时开拓新的可替代客户,将对本公司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开拓集团外市场,加强大客户管理,在巩固与原有大客户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客户和商业机会,降低客户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在管理上围绕“降本、增收、增效”,通过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和强化项目结算等措施提质增效,促使项目毛利率有所增加。2023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6.97%,相比上年同期增加4.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6.62%。若宏观经济、下业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价格、汇率等因素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公司发生毛利率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完善投标、合同评审、项目策划、项目执行管理,通过技术创新、设计优化以及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减少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本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应收工程款,大部分应收账款为0-6个月账龄,主要形成于工程结算和付款的时间差,符合行业特点。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报告期末,本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21.57亿元,相比期初增加22.13%。本公司应收账款的主要客户分布于电力、港口、采矿、化工及煤炭等行业,该等行业拥有一定程度的周期性,若未来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多数下业的景气度下降,则会影响客户的偿付能力,从而影响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

  应对措施:推进应收账款回款和“两金”压降工作,坚持压降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2023年1-6月,本公司关联销售收入总金额为111,611.5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01%,关联销售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3.46%;本公司关联采购(未含租赁)总金额为2,618.61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为1.33%,关联采购(未含租赁)相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2.90%。报告期内的关联销售主要为本公司向华电集团控制的电力、煤炭等企业提供物料输送系统、热能工程系统、高端钢结构系统、海上风电工程系统、氢能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产生的关联交易;关联采购主要为向关联方采购低值设备、监理监造服务等。未来,若华电集团对本公司的业务需求持续增长或本公司对其他大客户的开拓不力,则可能导致本公司的关联销售收入占比上升。此外,若上述关联交易未能履行相关决策和批准程序或不能严格按照公允价格执行,则可能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公司《章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与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制度》等规章制度,履行必要审议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在协议签订、交易定价、资金往来等各环节加强管理与监督,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有效地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切实保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既涉及装卸船机等技术装备出口,又涉及管材管件、燃机等设备进口,部分以外币计价。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人民币兑外币汇率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给公司带来汇兑损失或收益。2023年1-6月,汇率变动给公司带来收益30.17万元。

  2019年6月1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调整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率的公告》(2019年第24号),决定自2019年6月1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即P92无缝钢管)按新裁定的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其中美国威曼高登锻造有限公司生产的P92无缝钢管的反倾销税税率由14.1%调整至101%;瓦卢瑞克德国公司和瓦卢瑞克法国公司生产的P92无缝钢管的反倾销税税率由13%调整至57.9%。公司热能工程四大管道业务的P92无缝钢管采购成本相应提升。

  应对措施:关于汇率波动风险,在投标阶段对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通过签订多币种进口采购合同减小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风险。关于反倾销税风险,公司积极采取有关风险应对措施,例如选用无反倾销税生产厂家的产品等,以降低P92无缝钢管反倾销税提升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专利1,146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国际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95项,外观专利2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06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3项,新增国际专利1项,

  上述新增专利主要是为保护公司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中取得技术成果而申请的专利,这些研发的技术或产品属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等技术领域,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上述技术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已应用于电解水制氢、海上风电深远海施工、海上风电升压站及输电、火电厂综合能效提升、智慧港机、智能化料场、长距离皮带机绿色输送、燃气电厂噪声综合治理、高端钢结构、光伏等。

  公司开展的“穿越式岸桥同步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研究,于2023年5月22日通过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结论为:该项成果创新明显,成熟度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应用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公司正在开展“火电机组储能调峰与灵活运行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的联合攻关研究,火力发电机组引入熔盐储能技术后,能够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以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引起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华电重工数建平台以BIM环境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协同及价值提升的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BIM环境下组织协同的作用机制和价值提升的表征及形成机制,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协同及价值提升的基础策略,并结合计算实验分析方法,对提出的基础策略的效果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和检验,利用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数据leyu乐鱼,实现EPC项目的设计协同、施工管理、运维交付,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可视化、数据载体及数据高速传输的优势,将数字化技术与工程管理业务充分融合,在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组织能力、组织认知和组织行为基础上,提出了BIM与工程项目管理组合情境中的相关策略和优化措施,实现项目建造过程和运维阶段的精细化管控。

  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海上风电风机导管架基础高效施工复合承载式定位装备及成套高效施工技术在广东成功应用,针对大兆瓦风机导管架基础施工,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装备,形成了平价开发模式下的高效施工方法,为公司承接深远海海上风电积累经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直接拥有土地使用权,下属子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7宗,总面积961,719.90平方米;公司未直接拥有海域使用权,下属子公司拥有海域使用权2宗,总面积为5.0119公顷。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没有新增的土地使用权和海域使用权。

  报告期内,公司专有设备、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作为被许可方使用他人资源要素、允许他人使用自己所有的资源要素等其他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苏国信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电科院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投电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唐山港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电重工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油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leyu乐鱼华电重工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