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29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五金“七一”前夕,记者在官桥八组了解到,该组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67户人家、247人。截至去年底,全组集体总资产30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7.5万元。 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碧波荡漾的南湖北湖、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文昌塔和风清楼……俨然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村民周国兵住的两层楼别墅有230多平方米,是组里2011年改建的。屋前是高大的乔木,屋后是茂密的竹林,环境宜人。 “水、电、气,所有电器、家具,都由组里统一安置,完全是拎包入住。”周国兵说,真皮沙发,实木地板,落地窗帘,甚至屋内装饰画,都是一个模式。 儿子周无形在上小学,组里每月发给教育费、生活费补助1000元;母亲每月有2800元养老金;爷爷2015年去世,组里补助丧葬费5000元,集中安葬在本组大山公墓;家里每月水、电、气费用,组里报销一半。 其实,官桥八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自然条件也很普通。至今,该组没有卖过一分地,也没有国家投资。 产业雄厚。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多业并举,享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桂冠。 保障健全。全体村民参加社保,退休后都有养老金。村民治病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100%报销。每个小孩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补助1000元;大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每年发放补助,毕业后在组办企业安排工作并持股。 “我热爱我的家乡,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建设好我的家乡,让我的乡亲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在官桥八组思源广场,周宝生的话镌刻在一块石碑上。 “当时家里钱总不够花,粮不够吃,年年挨饿。小孩上学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76岁的周瑞钦老人说。 “当时官桥村是全县样板戏的典型,村里形式主义很严重,甚至出工下田前还要唱样板戏。夏天农忙时凌晨4点多起床,晚上10点多才睡觉,但还是没有什么产量,经常吃不饱。”76岁的周瑞奇老人补充说。 李月意老人回忆,四五十年前,她家五口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破房里,前面烧火做饭,后面睡觉。家里床不够,小孩睡床,大人睡地板。 为了养家糊口,有的村民收工后偷偷上山砍柴,第二天起早挑柴到县城去卖,还被称为“搞资本主义”。 有一年青黄不接之际,八组山上的野菜都被挖光了。周宝生家里眼看没吃的,想弄点谷糠度饥荒。当时哥哥是大队支部,到处求人,好不容易才弄到30斤糠票。 当时,周宝生通过招工在县化肥厂谋到一份工作。厂里一名工人家中有事,上班迟到了。车间主任生气地说:“再这样搞,就罚你回农村去!” 1979年,周宝生在全省率先学习安徽小岗村经验,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从此官桥八组连年丰收,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 1981年,周宝生掏空家中仅有的600元存款,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带领村民在官桥镇租房,相继办起冰棒厂、熟食店和小卖部;后来利用本地资源,又办沙发厂leyu乐鱼、砖瓦厂、铸造厂,挖小煤窑……一路摸爬滚打,官桥八组有了原始积累。 “不行!”周宝生坚决反对。他知道,依靠这些“土企业”,致富之路走不长;分光组资产,单打独斗,产业做不大,好日子长不了;必须抓住时机转型,共同致富! 1993年,与武汉高级工程师刘业胜合作,组建长江合金厂,从此走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同年,组建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田野集团。 开弓没有回头箭。本世纪初,官桥八组与武汉大学合作创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后转设为独资举办的武汉东湖学院。 43年风风雨雨,周宝生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现代工业、高等教育、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多业并举的新路子。 光发展经济不行。在周宝生主导下,组里大兴文明之风,先后出台一整套村规民约:禁止乱扔垃圾,禁止散养禽畜,禁止抹牌…… 正人先正己。有一次,周宝生的妻子在县城办完事搭乘组里的公车回村。他毫不含糊,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让妻子作检讨,按照村规民约罚款200元。 关上陈规陋习的窗,打开文明之门。平时,组里的娱乐设施全部免费开放,节假日到文化中心参加活动还有奖励。 “坚持共同富裕,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让田野发展成果惠及周边父老乡亲。”在官桥八组思源广场,这句话同样镌刻在石碑上。 周宝生认为,官桥八组的成功,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作为老党员,他要为党分忧,为民造福,让周边更多乡亲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走进官桥镇朱砂村丰盛庄,“茶+旅游”开发正酣:老化的茶园被翻耕一新,满眼绿油油的新茶苗;村湾停车场正在施工;房屋立面改造已铺开。 丰盛庄的开发是官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内容之一,项目由官桥八组牵头,被列入全省和自然资源部试点,涉及全镇5个村,规划面积约6.8万亩。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家门口就能务工,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村民任立楚说,儿子任斌原来在武汉打拼,看到家乡喜人的发展态势,已回乡筹办竹木加工厂。 走进官桥镇观音寺村,产业四处“开花”:山上有油茶、水果,田里种有机稻,水里养殖鱼虾、水蛭,荒地建起食用菌基地……今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 村支书何和生说,武汉东湖学院从2015年开始在观音寺村扶贫,周宝生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帮助村里谋划项目、筹措资金……累计投入、整合资金41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村面貌。 该村脱贫户宋凤山住在新修的村扶贫安置点,房子没花钱,家具统一配置,连床铺都是送的leyu乐鱼当村民小组长43年周宝生干得怎么样?。距安置点不到100米,就是村食用菌基地leyu乐鱼,他和妻子在这里务工。两口子月收入7000多元,儿子上大学,日子越来越红火。 在县城田野大道与诗经大道交汇处,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正在日夜施工。3000多人轮番作业,十几个工种交叉施工,工地热气腾腾。 “南校区分两期建设,规划用地2475.5亩,可容纳25000名学生。”周宝生介绍,南校区总投资20亿元,预计今年9月开学。 同步推进的重点项目还有很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特色小镇、蓝城·春风田野小镇、体育运动休闲小镇,打造田野乡村公园、奇迹农庄,开辟“田野猩选”农产品电商平台…… 43年,周宝生一直坚守在组长这个位子上leyu乐鱼,一路开拓。曾有领导要调他到县里工作,也曾有领导想要他去市里,他都不为所动。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周宝生经常跟身边的人说。他养成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习惯,摘抄本记了一本又一本。 正因为信仰坚定如磐,周宝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政策的机遇,而且创造性地落实政策,不是亦步亦趋。 1993年,八组引进一家牧业设备公司,花上千万元购买了养鸡设备,技术却不过关,产品没有销路。组里交了一大笔“学费”。 当年周宝生率先推行联产承包,有个领导大喝“危险”!周宝生针锋相对,认为能让大家吃饱就是对的,得到村民拥护。 当年与武汉大办东湖学院,质疑声一片,困难重重。“办教育利国利民,是百年大计,值得!”周宝生顶着困难上,终于成功。 谈到未来的打算,68岁的周宝生说:小车不倒只管推,让乡亲们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