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17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
五金在国内兴起时就面临重重阻力的实体音乐空间总盼望着一轮又一轮潮流召唤的春风,却迟迟等不来寒冬的结束。这座城市过去经历了 “无名高地” “老 What” “MAO” “XP” “愚公移山” 等经典演出场地的相继消失,同时又见证着不同类型新生音乐场所的涌现。一代又一代音乐爱好者们将困难和限制转化为创意,在城市空间与音乐文化两层意义上,开拓着未知的区域。 植根于音乐文化中各自深挖的领域,如今不同细分风格的唱片店、酒吧、咖啡厅、艺术空间共同构成了广袤城市声音图景的命脉。这些形色各异的创意空间宣示着创始社群独特的品味和主张,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性,以文化聚落的形式聚拢城市中的不同个体。 城市既是声音的载体,也是声音的内容。在 “2020 元气城市奖” 揭晓后,“BIE别的音乐” 本着传播声音的理念,向读者进一步介绍自己所在城市 —— 北京的 “元气” 音乐文化场所:“BIE别的” 在元气城市奖中的提名对象、深度挖掘 rare groove 门类音乐的黑胶唱片店 “fRUITYSHOP”,秘密演出基地 “集·酒馆” ,以及兼容友好的社群音乐空间 “Nugget 小块儿”。这三家 “藏匿” 于都市楼宇、名胜景区或胡同居住环境间,有着大隐于市感觉的 “小店” 是北京城市多元色彩的体现,更是这座城市对活跃其中的个体和社群坚韧、旺盛生命力的回应。 坐落于朝阳区东部的唱片店 fRUITYSHOP 显得与周围环境有些反差:规整的现代欧式居民楼一层,临街的白色拱形门庭后,唱片店的大块彩色涂鸦精准地还原了 King Crimson、James Brown、Miles Davis 等人的经典唱片封面,超大的橱窗透出暗的暖光。几年前东四头条的原址因建筑整改拆除后,fRUITYSHOP 就搬离了东城区胡同附近的“核心文化场景”,成为了朝阳大悦城附近新都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 店主 Yaho Wang 坦言,在搬迁以后,尽管店内宽敞整洁不少,但也偶尔感到些许冷清。融入邻里环境或许仍需时间,但 fRUITYSHOP 在北京黑胶爱好者心中的地位绝对毫无动摇。这家以 jazz、funk、soul 等 rare groove 类别为主打的唱片店拥有极高的顾客忠诚度,超过一半的客人都是回头客,并有相当多与店主熟识把门店当作据点的老朋友。 尽管黑胶唱片在全球范围的复兴让国内乐迷对这种传统音乐介质多少有了些了解,但唱片店相对 livehouse、酒吧等其他线下音乐消费场景仍是切口更小的兴趣场所。结合自己运营 fRUITYSHOP 7 年的经验,Yaho Wang 觉得店铺一定程度上需要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大众(对黑胶唱片的)认知尽管有进步,但依然有很多常见的偏差,比如分不清音乐风格和唱片的基本种类等。” 对于 Yaho Wang 来说,从唱片店切入绝对是系统性认识和了解音乐的最好方式 —— “互联网上了解到的音乐是经过推手的,(算法和工业)想让你知道的。” 相比之下,唱片店作为一种传统的形式,则保留了一种全面了解音乐风格和纵深理解音乐产业的可能。 Yaho Wang 看重音乐的本质,店内的唱片陈列相当考究。颇具深度的冷门爵士乐精品一直是 fRUITYSHOP 引以为傲的 “强项”。出于对于律动的偏好,他也十分关注非洲和巴西的音乐人。同时,作为有着海量收听经验的乐迷和 DJ,他也试图在自娱自乐和大众口味中做好平衡,让经典的摇滚乐、迷幻音乐唱片也在店内收藏中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Yaho Wang 也在积极扩大 fRUITYSHOP 品牌的覆盖面,营造出一个包括唱片周边产品、服装服饰、唱片发行和音乐类活动多支系的小生态系统。 店内的陈设和格局反映出了这种尝试。店面用整个左侧主要陈列分门别类的黑胶唱片,右侧则用来展示、销售周边产品:唱机配件、定装和配饰。除了橱窗附近的音响,位于唱片阵列内侧的柜台也承载着音乐播放的重要功能。玻璃柜台后放置着唱机、DJ 控制台等完整的放歌设备,可供店主 Yaho Wang、店长 B.C.K. 和 DJ 朋友们掌控唱盘,随时营造属于自己的店内音乐氛围。相对,另一边的木质柜台着承载了吧台的作用,高脚椅和酒水供应可供客人更好地欣赏音乐或休息、闲聊。在店铺的最内侧,隐藏的录音室储物空间和活动区域则大大丰富了空间的功能性。 在城市一角的唱片店,音乐爱好者们用自己对质感的追求,撑起了一片 groove 的天空。作为音乐爱好中相对有门槛的部分,Yaho Wang 认为黑胶唱片店比起其他音乐场所更独立于整个场景的链条leyu乐鱼,但也希望在新的一年内可以联合其他音乐爱好者,有更多新尝试。 与 fRUITYSHOP 相似,“集·酒馆”也具有强烈店主个人喜好的痕迹。但与 Yaho Wang 和他的 DJ 朋友们不同,“集” 由两位 “纯听友” 创立。店主高震和侯梦一个曾是产品经理,一个当过猎头,都没掺和过音乐行业。上了几年班后,爱好小众音乐的他们决定自由一些,开一家酒吧,放自己喜欢的歌,用自己喜欢的乐队 “裸身集会” (“Les Rallizes Dénudés” 惯用中译名)的 “集” 字做聚点招牌。 位于旧鼓楼大街与鼓楼西大街交汇处的 “集·酒馆” 与一家印度餐厅共享一个入口,黑白的标志隐藏在夜色中,与店内的风格一样神秘而低调。 “这(与印度餐厅共享入口)算是个有意思的反差吧,好多新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印度神像,会以为我们是印度主题。酒馆有时候会放一些亚非拉地区的歌,好多人以为是印度歌”,店主高震说到这里不禁一笑。 除了《资本论》封面和无处不在的水谷孝(“裸身集会” 主脑),店内墙壁上贴着不少新老音乐专辑的封面和演出海报 “集·酒馆”的结构是胡同里木结构的老房子,配上昏暗的灯光、角落里的骷髅、墙上的老电影投影和角落里 “忘了日本” 的灯牌,显出了一种独特的闲散气息。店主的性格与店里的氛围一样随性,手写风的菜单上是店内几款主打鸡尾酒。诸如 “幽灵节奏” “荒野大镖客” “睡狗” ,每次有乐队在 “集” 活动,老板都会以乐队或他们歌曲的名字开发一款价格亲民的鸡尾酒。 吧台另一侧的黑板上还有很多国内独立音乐相关的鸡尾酒名。像乐队 “Run Run Run”、音乐公众号 “抖腿俱乐部” 都因曾在这里举办小活动而 “荣登” 酒单。 但“集·酒馆”的播放列表却绝不随便。店主两人一开始抱着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心态,定期制作新歌单,并不着意于风格统一,而是对各种流派兼收并蓄。高震最近反复听的歌手是 Anika 和 Peter Ivers,这在最近酒馆的歌单中也有所体现。 来自两个乐迷的审美解放和分享感让 “集” 的活动也具有这种独特的趣味。与其他场地不同,集酒馆的活动有许多 “分享式” 音乐放映,并不以 live 演出为重,也并不着意于某种特别的音乐表现形式或介质。“我们创建活动的初衷是做自己想参加的活动,会更想让观众了解乐队的音乐品味,发现乐队作品和审美的联系。” 哪怕偶尔安排秘密演出,“集” 也贯彻着自己的趣味 —— 这里的 live 从没有舞台。虽然没有正常的隔音设计,但木地板木天花板的吸音特性反倒使音色更加自然。对于在不同场所有过演出经验的乐队们,“集” 的随性恰恰是吸引他们的特色。“没有舞台的演出场地是最舒服的。”,Sleeping Dogs 的 abing 这样认为。 “在集的演出都是乐队自发的演出,自己 DIY 弄设备,虽然简陋,但更能还原乐队原本音色。” 工工工乐队的吉他手吴卓同样很喜欢在这里表演,“场地只是一个小酒馆,没有舞台,原始、奇怪但随意,跟在一般 livehouse 高高站在台上的常规演出比,观众更能确切感受到音乐的张力。”“集·酒馆” 随性而不随便的安排往往导致更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但恰恰给更多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与互动留出了空间。“这种更多 ‘生理上’ 交流的演出是没有人不喜欢的。” 发端于酒馆每日的歌单和线下活动,“集” 还上线了网络音频栏目 “回授电台”。一个月更新一两期,歌单中基本上都是店主和嘉宾乐队成员发现的不分年代的好歌,这些好友们想为彼此间线上与线下的分享留下记录。 同样藏在鼓楼地区的 “Nugget 小块儿” 身处酒吧云集的北锣鼓巷地带leyu乐鱼。正如它的名字, Nugget 是胡同深处的一小块儿店面,门前有着一块水泥砌起的露台,视觉上现代而绚丽,与旁边的胡同家常菜馆相映成趣。尽管地方不大, Nugget 内部却大有乾坤:这里白天是咖啡馆,晚上是酒吧,销售和播放磁带,设有可供乐队表演的小舞台,并在有内部设有录音室。店主之一,爱尔兰人 David 介绍, Nugget 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围绕音乐的综合性空间,拥有表演、发行、录音等多种功能,并可能马上要引入厨房为忠实顾客提供餐食。 Nugget 位于东城区花园前巷乙 8 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胡同选址的空间限制也是创意的起点。 由音乐人 David 和来自加拿大的插画艺术家 Jen 共同创建, Nugget 带有明确的使命 ——“让独立音乐变得平易近人。” “北京的音乐场景多是暗黑的、摇滚的,而我们想让它变得更轻松和明快,吸引更多不同的人。” 两位店主介绍。这种理念体现在了 Nugget 多方面的运营中。Nugget 的主题色是明快的粉色和深蓝色组合;店内日常设有丰富且面向大众的文化活动;店主二人分担宣传工作,积极的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外公布活动信息。 创建 Nugget 之前,David 在欧洲旅行时受到欧洲小众独立音乐场景的启发。作为一名乐队成员和实体音乐产品爱好者,David 在北京也经常观看线下的乐队演出,但觉得北京最受欢迎的 livehouse、酒吧和俱乐部无一不是阴暗、烟雾缭绕又或者是态度硬核的。“我一直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也喜欢更主流、轻松、让人心情好的音乐。但在北京,这两端(轻快的流行音乐和独立制作)似乎越来越远”, David 说,“我想开一家对于新手来说接触独立音乐没有那么困难的店乐鱼体育在北京爱音乐的人去哪喝一杯?,轻松愉快,但依然保留独立的精神和风格。” Nugget 为了让不同受众感受轻松的氛围,除了设置与音乐有关的 live 舞台演出、开放麦和“听听我的”磁带放映夜,还组织每周二的桌游之夜,每周三的 “RuPaul’s Drag Race” 节目放映和周日的马里奥赛车之夜等公开活动。这些涵盖兴趣范围极广的活动中,最有特色和最受欢迎的则是店主 Jen 主持的“喝喝画画”。到场的受众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边喝酒水边对现场模特进行临摹,并且分享自己的“画伯神作”。“这个活动一开始是为了帮我自己练习绘画技巧所设,但最后变得非常受欢迎。” Jen 解释了活动的来历。 友好开放的社群氛围一直是 Nugget 的最大特色之一。客人们在无门槛的桌游leyu乐鱼、绘画活动中感受到的“鼓励分享,平等对待” 氛围同样吸引着许多表演者,店主们则努力给找上门的各路乐队和个人提供表演机会。David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外地的 18 岁女孩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小块表演。“有些很摇滚的场地可能并不适合刚入门的新人带着父母去。” 这种充满支持感的氛围让店主们引以为豪。 David 自己的乐队 “Nocturnes 曳取” 在室内一角的木质小舞台表演,身后是陈列厂牌出品磁带的木柜。 为了让许多起步阶段的音乐人有实体发行的机会, Nugget 同时做起了小型磁带厂牌。店主们对于磁带的偏爱也与这种友好、开放的精神相符 —— 比起黑胶唱片甚至 CD,磁带成本更低,更易携带,并且具有即录即播的便捷感。在店内的小型木质舞台一角伫立着两个木头柜子,用于陈列磁带和音乐周边。其中,一整面都是 Nugget 的磁带出品。这些磁带的封面插画设计基本都来源于 Jen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 Jen 色彩斑斓、生动风趣的插画和他们的宠物狗 “包子” 成了 Nugget 出品的印记。 两位店主 David 和 Jen 在北京 abC 艺术书展自己的摊位,展示、售卖 Nugget 的音乐及周边产品 在许多重要音乐场所永久关停,其他场所也都因疫情遭受重创的当下, David 认为北京独立音乐空间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 “活下去”。“独立音乐为大家在压力繁重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不同的可能,也是一种宣泄情绪的出口。在音乐已经变成辅助性媒介的今天,更多的场所应该出现,来提醒大家这种可能。” 在店内一角,装满饮品的冰柜是Nugget在开业前从当时刚闭店的北京酒吧 DDC 处二手购得。对于 David 和 Jen 来说,这似乎有了一丝传承的意味。在北京,尽管人们熟悉的音乐场所不时消失,但新的场所也总在不断出现。带着过来人的 “遗产” 和对 “独立” 全新的理解,这些城市的新 “声” 代表又将兴致满满地启程。